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187章

關燈
第187章

康熙於葬禮上,堅行割辮之禮,以盡哀思。

時有臣子為逢迎上意,以孝康皇後升祔已久,不宜遷動為由,而欲以孝惠皇後、孝康皇後神主並尊祔於廟。

大學士王掞奏道:“陛下聖孝格天,當時太皇太後祔廟,都不曾和孝端皇後並尊。如今又如何會以孝康皇後和孝惠皇後並尊?”

此乃儒家千年孝道之問:生母豈能和嫡母並尊?

儒家講的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。

君為臣綱,夫為妻綱,主為奴綱。

康熙既然選擇以儒家約束世人,那他自也會受到儒家桎梏。

大清講的就是主奴。

康熙自然只能遵守孔孟之禮,他斥責那個提出兩後並尊的大臣,令其改正。

隨後,以嫡母神主加於生母之上。

是以最後,孝惠皇後神主牌位加在孝康皇後神主牌位上。

他沈默的看著神主排位。

生母的早逝是他心中的痛。然而這些年,皇額娘對他很好。

他沈默地看著梓宮。

太後的葬禮,烏瑪祿不能不來。

何況這些年來,太後屢屢向著她,對她多有寬慰。

烏瑪祿走到距離康熙半步遠的位置便停下了,她靜靜的看著太後梓宮。

康熙聽見腳步聲,便知道是她。

他輕聲問她:“你覺得我做錯了嗎?”

烏瑪祿清醒道:“一直在意的,只有活著的人。”

說話宛如棒喝。

康熙突然反應過來,聞言苦笑道:“是啊,人死如燈滅。一直放不下的,只有我自己。”

烏瑪祿沈默著的陪伴著他站著。

好半晌,康熙才回神,勉強開口道:“你身子不好,不用這樣陪著我,你先下去休息吧。”

烏瑪祿聞言告辭。

康熙側首看了一眼她離去的背影。

有很多時候,他會懷疑她其實是沒有心的,更像是為他當年願望而打造出的完美木偶,只是披了張人皮——她盡善盡美,能把一切都給他,除了情。

於是,他明明什麽都有了,卻依舊心有不甘。

只可惜,時空不能倒轉,願望不能重許。

他收回目光,看著太後梓宮。

他的心裏空了一塊兒。

淚想流,卻流不出半點兒。

哀莫大於心死,大哀無聲。

十二月十五日,康熙親自赴寧壽宮奠酒致祭。

所見之處,物是人非。

思及之後,他再無長輩在世,康熙悲不自勝,終於將之前流不出的眼淚,痛快的哭了出來。

禮官還未開始讀祭文,他便已痛哭至失聲。

直至祭文讀畢,仍抽泣不止。

隨後一直到來年正月初三,康熙帝都住在蒼震門內,未回寢宮,為太後守孝。

他自也不入後宮,寵幸妃嬪。

除了少有的幾個妃嬪,餘下的,於他,終究只是打發閑暇的玩意兒。

正月二十日,翰林院檢討朱天保,再次上奏,稱儲位重大,未可移置如棋,力言胤礽仁孝,請覆立為太子。

康熙本就因為太後逝去而心中悲痛,又逢如此沒眼色的上奏,面無表情的令人處斬朱天保。

春,準噶爾部首領策妄阿拉布坦,出兵進攻西藏,拉藏汗請求清朝發兵救援。

康熙招諸位大臣共同商議。

打是要打的,只是怎麽打,誰領兵,領兵多少,仍需細究。

康熙心中已有人選,但他不急於一時。由隨大臣們商議。

三月初三,皇太後過世出百日,喪事告畢。

康熙諭:“今大事畢,十二阿哥著停止署理內務府總管事。”

期間,因胤祹辦事妥協,康熙十分滿意,不止一次的誇獎賞賜他。

未過幾日,於三月十二日,九卿等以請立皇太子之名上折請安。

康熙手書諭旨,予以駁斥。

此時,和碩誠親王胤祉,因受命開蒙養齋館,身邊聚集著一群學人。

後來不知怎的,竟傳出胤祉以儲君自名。

康熙聞得此言,只是呵笑一聲,並不理睬。

西征噶爾丹一事已定,已交由內大臣去征兵,攜帶糧草。

他也就沒那麽忙了。

自身邊人接二連三的過世後,康熙便沒有從前那麽勤政,他只想珍惜眼前人。

閑來無事,他會去各宮走走,和各個嬪妃說幾句話。

甚至有幾次,康熙翻了烏瑪祿的綠頭牌。

烏瑪祿打趣道:“你要來,來便是了,何必翻牌子。”

康熙搖頭:“就是一時間有些感慨,我們都老了。”

康熙越來越少寵幸妃子,他去大多數妃嬪宮中,也只是看看這些陪了自己多年的女子。

時光如白駒過隙。

他也不得不服老。

他如同每一個老人般,和過去的人,閑話當年。

到到處處,都是他的當年。

康熙曾攜著宜妃,說起那時:“我記得有一年,你陪我釣魚,結果一條魚都沒釣上來。”

宜妃嗔道:“皇上怎麽不說奴才陪您釣了好幾條的時候呢?”

康熙笑著。

他在這樣的懷念中,突然放下了對惠妃的芥蒂,解除了惠妃的禁足,只是不讓她管六宮事宜了。

康熙時常和烏瑪祿聊天。

“我記得有一年出巡的時候,好像給你買過兩個陶瓷娃娃。東西呢?”

烏瑪祿好笑道:“那都多久的事了。”

烏瑪祿搖頭道:“不知道放到哪兒去了。你要的話,我就讓他們找。”

康熙本就只是來了興致,隨口一問,聞言只說算了。

後來聊著聊著,不知道怎麽聊到了別的妃嬪身上。

康熙道:“我前些時日,見了寶音,她已經老了。細想來,她在宮中蹉跎多年,心中免不得有些愧疚。”

他嘆氣道:“又逢皇額娘故去,整個後宮,除寶音外,已無別的博爾濟吉特女子了。”

他沈沈的嘆了口氣。

烏瑪祿並不接話。

康熙又道:“也想過要不要賞些金銀珠寶,卻又覺得,輕微了些。”

烏瑪祿聞弦歌而知雅意,開口道:“後宮好些年沒有大封過了,你不如趁此機會,晉一晉。”

她把自己摘出去:“我慣來不管這些,也不清楚。你不如去問問貴妃,或是榮姐姐吧。”

“也好。”康熙自己想了會兒,道,“的確好些年沒大封了,是得把有些晉一晉。”

康熙打定了主意,便去了承乾宮,和佟佳蒼雪商議去了。

佟佳蒼雪向來不待見他,強忍著不耐,面上規矩的和他定了幾位妃嬪晉封。

是以,於公元1718年,康熙五十七年四月,康熙告訴禮部,要冊封後宮中六位年齡在四十至六十歲,生育過皇子,雖稱妃嬪、尚未受封的嬪禦。

禮部著人去辦。

五月二十八日,大學士李光地因疝疾速發,卒於任所。

康熙派和碩恒親王胤祺前往吊唁,謚號“文貞”。

胤祺奉命與內大臣馬爾塞,奠故大學士李光地,擺上茶酒,並帶去賜銀千兩

得知李光地死訊那日,康熙嘆氣不止。

身邊人一個接一個的離去,給了他很大的打擊。

他還記得,去年李光地身體還好的時候,他問及李光地心中儲君人選,李光地推薦了胤禩。

他雖不滿,但到底沒說什麽。

李光地很好,就是不懂他的心。

不過,君臣雖離心,但他畢竟年紀大了,見不得死人。

他長嘆一聲,到底沒說什麽。

七月,鎮國公吞珠病故,康熙命人賜鞍馬、散馬各兩匹,白銀二千兩。遣和碩恒親王胤祺送往。

他年輕的時候,縱然知道死人了,卻也是覺得是常事,並不放在心上。

但如今年紀大了,身邊的人一個接一個人的去了,難免有幾分兔死狐悲之感。

夜裏,他留宿永和宮,長嘆道:“人命太脆弱了。”

“是的,人命本就很脆弱。”烏瑪祿閉目,準備入睡,口中卻依舊回答道,“生命本身就是奇跡,不該被剝奪。”

“你不懂,朝政中……有的時候,不殺不行。”康熙閉目,嘆氣不已。

“但能不殺就不殺吧。”烏瑪祿再次勸他,“得饒人處且饒人。”

烏瑪祿勸的本是不要無故殺人,不要小題大做,輕罪重判。

康熙似乎聽進去了,他後期為政越加寬和,他常同大臣們道,“得饒人處且饒人”,“凡事不可深究者極”。

他不能嚴禁浮費和規銀,寬縱州縣火耗和虧空。對官吏盡量以寬松待之,導致出現吏治廢弛,官場貪汙,國庫虧空,弄虛作假,粉飾浮誇。

大小官員,怠玩成習,徇庇尤甚。

個別地區出現暴動和騷亂。

康熙倒私下和烏瑪祿說過這事兒,道:“我如今年紀大了,很多事,心有餘而力不足。”

康熙嘆道:“《道德經》有言:將欲歙之,必固張之;將欲弱之,必固強之;將欲廢之,必固興之;將欲取之,必固與之。”

康熙道:“別的……我做不了了,也只能先這樣……為老四做個馬前卒。待老四上位後,知道那些人私底下的秉性,到時候該貶貶,該殺殺。”

“天下無人不可殺。”他的神色有些冷。

烏瑪祿沈默的聽著。

他嘆息著:“只是……委屈百姓了。”

但他又接著自言自語道:“刮骨療傷,總是要更痛些。不過,這樣才去病根。”

康熙看著烏瑪祿,用玉如意撓癢:“這事兒是我對不起老四,給他留下這麽大的爛攤子。”

“不過你放心,在這之前,我能為他做多少,便做多少。”

烏瑪祿嗯了一聲,什麽都沒說。

她這樣,反倒讓康熙更為放心。

康熙提前給她打招呼:“這次西征,我打算讓十四去。”

康熙嘆了口氣:“這個傻孩子,被推到臺前,再不把他送走,難免惹出禍患。”

他有些遲疑:“只是戰場上,刀劍無眼。送去了,我不能保證他能好胳膊好腿回來。”

他同她說清楚:“但如果不把他送走,不論給他派什麽活。老八他們依舊會把他推到臺前。只怕最後和老四對上,兄弟鬩墻,鬧得難堪。”

“好。”烏瑪祿終於開口了,她說道,“你也不用向我解釋那麽多,我一開始就問過他了,他願意承擔他選擇帶來的後果。生、死、傷、殘,無論何種,也是他該受的。”

“有些時候,我會覺得你沒有人情味。但有的時候,我慶幸你是這樣的人。所以我才能夠把這些事情攤開了,和你說明白。”他像是想到了什麽令人頭疼的事,“若是尋常女子,我萬不會和她們講這些話。說不了兩句,便會吵得人頭疼。”

烏瑪祿卻道:“我聽聞宜妹妹為了給你祝禧祈福,出了幾千兩銀子和三頃七十畝香火地,用來重修德勝門外永豐屯的彌勒院。”

她勸他:“縱然宜妹妹無法與你興趣相投,可她一片赤誠為你,總不是假的。你且讓讓她。”

康熙定定的看了她一會兒:“你蘭心蕙質,又端莊大度,足以母儀天下。”

烏瑪祿笑道:“我對此沒興趣。”

康熙哼道:“是,你對這沒興趣,你只對修行有興趣,怎麽不見你白日飛升。”

烏瑪祿也不惱,笑道:“這不是應了你,要回來度你嗎?”

康熙哼道:“你要不應我,就走了,是不是。”

烏瑪祿點頭:“自然。”

她舊話重提:“你當年問我,若我是織女,會披上羽衣離開嗎?我的回答從未變過。”

康熙再一次明白,她不怕他,也不愛他,只因應了他,所以才留下來。

她似乎將自己當成了什麽神佛菩薩,固執的想要度他。

或者說,是他固執的不願放手。

若他說,他願意放手,只怕她會頭也不回的離開。

他不大高興的問:“如果不是我,而是別人,對你提出這樣的要求,你也會留下嗎。”

烏瑪祿認真的想了想,然後點了點頭。

她的目光幹凈得如他們第一次相見。

她從未變過,她也從未讓那些東西汙濁了她的眼。

康熙本想生氣,卻又覺得,是她能夠做出來的事。於是那點兒氣也就散了。

他對她而言,並不殊於別人這件事,讓他感到氣餒,又讓他感到些許慰藉。

這世上,原真有些人,是無論如何,也不會改的。

他雖不是,卻有幸相遇,已足夠。

他閉上眼:“睡吧。”

兩人同榻而眠。

良妃魏見月於是年八月十八日午時,葬於景陵妃園寢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